奥运特辑 | 最酷的冰——五棵松体育中心
五棵松体育中心
五棵松体育中心位于北京西四环五棵松华熙商业区,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约18,000人。在2022年冬奥会时,五棵松体育馆将举办女子冰球部分比赛、决赛以及部分男子冰球小组赛。
此次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冬奥改造涉及功能区改造和专项改造,工程融入了诸多高新科技、创新材料和新颖理念。对竞赛场地、竞赛层房间、伸缩看台系统进行分功能区改造,对制冷系统、温湿度系统、照明设施、音响扩声系统、显示屏等方面进行专项改造,使场馆满足举办高水平冬奥冰球比赛的需求。
五棵松体育中心作为篮球、冰球的双主场,6小时“冰蓝转换”,快速实现篮球模式和冰球模式场地转化的综合应用技术是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之一。此外,五棵松体育馆创造性地利用“冰坝”技术“截”出一块符合冬奥会标准的冰场,成为能承办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3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以上技术亮点极大节约了日常运营成本,提高了场馆利用率,为冬奥会赛后的可持续运营、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优秀范例。
五棵松体育中心比赛大厅-篮球模式
五棵松体育中心比赛大厅-冰球模式
五棵松体育馆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与商业运营结合的设计理念,把体育运动作为商业运作的一部分,结合比赛场地设置了大量商业配套设施,能够在满足高水平及标准的国际比赛同时又能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活动。在这里体育比赛被全过程的商业化运作,体育比赛已经部分演变成一种娱乐表演,这一点从其内场的布局、冰场的设置和专用转播室的设计都能够反映出商业运营战略的特点。
五棵松体育中心
五棵松体育馆在设计之初便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工艺,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施工工艺,使五棵松体育馆获得了建筑业的最高质量奖——鲁班奖和建筑业科研最高奖——詹天佑奖。
幕墙自洁
五棵松体育馆外围护玻璃幕墙的low—E玻璃表面采用中国科学院自主开发的纳米易洁镀膜,经过了镀膜处理。这项技术改变了过去易洁玻璃采用憎水材料的方法,采用纳米级超亲水材料对玻璃进行处理。一旦水接触玻璃表面就会形成均匀的水膜,同时完全浸湿玻璃和污染物,最终通过水的重力将附着于玻璃上的污染物携带走,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为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物内部的影响,在外挑玻璃肋和幕墙的第二面上进行了彩釉处理。同时在幕墙的第三面增加了一层低辐射镀膜,可以有效的防治冬天室内热量向外辐射。通过纳米材料镀膜、彩釉、中空、低辐射镀膜等多道立体设防,使五棵松体育馆的外墙性能得到较大改善。使玻璃幕墙具有很强的自洁功能,到达自然维护清洁玻璃的作用。
结构工艺
五棵松体育馆的屋盖结构跨度为120m×120m,采用了有弹簧限位的单向滑动支座解决大尺度屋盖结构与周边支撑柱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体育馆大跨度双向鱼腹式钢桁架体系高空累积滑移法施工在我国尚属首例,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首层以上沿周边设置了八道柱间支撑,解决了建筑刚度不均问题。
空调节能
体育馆比赛大厅的空调系统利用“分区分层空调”的设计理念,采用阶梯座椅下送风口,配合合理的送风温差,达到舒适节能的目的。空调新风系统设置间接冷媒式热回收系统,降低系统能耗。收集体育馆屋面及下沉广场的雨水,在室外贮存、处理供室外绿化使用,减少自来水用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解决了比赛大厅和休息厅的室内大空间采暖问题。
绿色照明
体育馆场地照明的供电除采用了双路市电加自备发电机的方式,还设置了在线式UPS,彻底杜绝电源之间切换时金卤灯熄灭的现象。气体采样及光截面报警系统,配合数控式水炮,提高超大空间的火灾报警及灭火的可靠性。采用了智能化疏散照明系统,缩短火灾时逃生时间。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节省能源,绿色奥运。
雨水利用
在场馆的下沉环廊四周,在10米高差的周圈挡土墙的里面设有7座雨水泵房,周边建了8个蓄水池,用以收集雨水浇灌场馆外的花坛,是五棵松体育馆雨洪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科技
针对疫情下的冬奥会举办,五棵松体育馆运用无接触机器人运输以及非接触式混采设施,在比赛中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毒的传播。
五棵松体育中心
五棵松体育馆工程本着绿色、共享、节俭、科技的原则完成了冬奥比赛所需的各项改造。一方面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兼顾赛后利用,实现精彩奥运与可持续利用双目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使场馆在节能降耗、综合高效利用、竞赛观赛环境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使北京2008年奥运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五棵松体育馆设计团队2003-2022
五棵松体育中心原设计团队主要设计人员:
建筑专业:胡越、顾永辉、邰方晴、罗辉、游亚鹏
结构专业:齐五辉、沈莉、张艳平、柳颖秋
设备专业:范珑、胡又新、薛沙舟、甘虹、陈盛
电气专业:陈莉、申伟、张永利
经济专业:高峰、闫峰
五棵松冬奥改造配合设计团队主要设计人员:
建筑专业:张新宇、白惠文
设备专业:薛沙舟、
电气专业:申伟、张永利、王凯
推荐阅读
冬奥特辑-01
冬奥特辑-02
冬奥特辑-03
冬奥特辑-04